<< 上一篇  下一篇 >>

國內瘋露營 業者濫用土地竟無法可管

房市新聞 > 政策焦點 發佈日期:2017/10/26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國內當前吹起一股露營風,讓不少腦筋動得快的業者搶搭這股熱潮,紛紛整地打造各具特色的露營區,搶佔每年超過200萬人次的露營市場。面對露營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所衍生出的營區安全及消費權益等問題 ,今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洪慈庸、高潞以用就「露營業納管機制」召開座談會,邀請國內業者、民間團體與有關單位出席研討機制建立之辦法。

相較於民間業者大張旗鼓設立,政府在露營地管理與配套措施上卻是悄然無聲。洪慈庸表示,露營是一種新興的休閒型態,過去多半附設在休閒農場或國家公園裡,比較沒有用地或安全上的問題,但是現在興起一股野外休閒的風氣,大量露營區湧現,不但違反土地使用規定,消費安全也有疑慮,應該適當輔導納管。

高潞以用指出,目前露營產業並無相關法規可適用,如此並不利於整體產業的發展,破壞水土保持等問題亦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不少地方政府也紛紛注意到露營區設立與消費者權益保障之問題,雖然想要訂定自治條例管理,但是礙於中央沒有母法可供依循,最終管理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洪慈庸認為,依照法令,合法露營地僅限於「風景區」及「丙種建築用地」,但目前露營區多位於農地及林地,此牽涉農地農用、林地林用等土地限制,因此,中央單位應儘快確定主管機關,再納入地方政府、民眾與業者的意見,積極討論該如何訂定。

中華民國露營協會秘書長蔣大程表示,目前業者沒有明確的標準可以遵循,政府應該要找出主管機關和資訊公開平台,讓業者知道應遵守的標準,說明清楚相關之規範。

中華民國露營休閒車協會郭冠雄理事長認為,現行國內約有2000個露營地,沒有主要可遵循之依據以及權責主管機關的平台,面對數目眾多、分散各地的露營區,最後就是變成多頭馬車難以管理。

來自宜蘭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業者則對於專職機關是否能夠解決問題感到疑惑,建議可考慮藉由相關的協會來作為輔導與認證的機構,由民間組織自發性的達到產業提升。

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則提出不同見解,認為很多旅遊新創業者覺得《發展觀光條例》是種限制,專法可能會跟不上消費行為、旅遊需求的改變速度,會讓產業沒有應變能力,或許可思考由一個具前瞻性的組織或是委員會來推動 ; 或是仿照金融業推出旅創沙盒的機制。

與會中央部會官員則認為,依據105年11月由行政院政委張景森所主持會議結論,露營活動應由觀光局主責行銷推廣與輔導業者,其他部會均願意配合觀光局進行有關法規調適;消保會更曾於9月份去函要求交通部,應針對露營活動之收退費、保險、業者責任等消費者權益研訂規範,加以督導地方政府查核跟違規開發。

面對各部會所提出之意見,觀光局陳淑慧副局長表示,未來會跟各個協會就推廣跟輔導業者來加強 ; 土地管理使用的部分,仍尊重土地權責機關的意見。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洪慈庸、高潞以用就「露營業納管機制」召開座談會,邀請國內業者、民...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洪慈庸、高潞以用就「露營業納管機制」召開座談會,邀請國內業者、民間團體與有關單位出席研討機制建立之辦法。圖/洪慈庸辦公室提供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