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地價稅過低 巢運明盯北市地價評定

房市新聞 > 政策焦點 發佈日期:2015/12/09
Facebook Plurk Twitter

明(9)天及下周三(16日)台北市地價評議委員會將審議決定公告地價調幅,巢運表示,這幾天建商與產業公會代表在檯面上、檯面下動作頻頻,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也藉口景氣低迷,公然喊出「公告地價、公告現值暫緩1年調整」的言論。巢運批評,「景氣低迷=地價不能漲」正是炒家、囤房大戶們多年來愚弄老百姓的謬論!

巢運表示,報紙社論、雜誌封面故事早已多次提出,台灣房市問題核心為不動產稅,而不動產稅制最核心問題在於地價稅,特別是地價稅的稅基,也就是公告地價。

公告地價嚴重偏低造成不動產持有稅實質稅負過輕,這是造成囤屋(空屋)、囤地、房價易高漲、與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的共同原因。巢運呼籲,台北市長柯文哲,不能誤蹈金權財團的謬論,反做炒家門神,重挫改革良機。

巢運舉例,北市公告地價占市價比例僅約14%,擁有1000萬元市價土地,公告地價僅認定140萬元,一般土地稅率1%,每年應納地價稅僅1.4萬元;自用住宅用地稅率0.2%,應納稅額僅2800元。實質稅率僅萬分之2.8~14。

國外不動產持有稅有效稅率,低者為日韓約0.6%(萬分之60,約為台灣的5倍),較高者如美國1.2%(萬分之120,約為台灣的10倍),可見台灣稅負確實嚴重過輕。

巢運批評,「稅負過輕」背後隱含的是「稅負不公」與「巨大的套利空間」兩大問題。稅收不公,直接導致稅收不足、公共投資萎縮與地方債務惡化,變相使一般家庭承受更多的稅賦負擔和債務風險。

另一方面,房地產持有實質稅率過輕,加上各式制度漏洞(例如軍宅),造就房地產龐大的套利空間,淪為少數人獵奪與壟斷的標的,正是這波房地產價格不合理飆漲、遲遲無法回歸市場供需機制的元兇!面對政府沒錢、人民背債、居住大不易、房地資源運用不效率(高度閒置)等困境,翻轉的關鍵點就在於公告地價。

巢運指出,調整地價,衝擊大地主,對93.5%自用住宅與小地主的影響極有限。依據104年台北市地價稅資料,若公告地價調升50%,台北市地價稅總稅收每年可增加約117億元。其中自用住宅用地(佔50.39%)平均每筆地價稅原為2,095元,調整後每年稅負增加1,048元,每天增加不到3元。

一般小地主(地價稅等級第一級,佔43.24%)原平均地價稅8,136元(約佔全部地主四至五成),調整後增加稅負4,068元,每天增加約11元。也就是說,佔總數93.5%自用住宅與小地主,在公告地價調升50%之下,所增加的負擔相當有限。

擁有最多土地的第3至6級私有地主將支付較多的稅負。他們雖然僅佔總筆數0.72%,支付稅額即佔總稅額地的44%,假使調升公告地價50%,117億元的稅收增額當中,近半(約50億元)由這些大地主承擔。

因此,巢運認為,合理調升公告地價,除改善自住戶與房地產巨富之間稅負不公的問題,地方政府方亦有更大餘裕為一般市民與產業提供補貼或減輕稅負。從城市的長遠發展來看,此次改革更是讓都市更新、產業發展與弱勢安居等市政重大議題,脫離「房地產增值遊戲」惡性循環,回歸居住本質、永續發展的契機!

巢運呼籲,公告地價每三年調整一次,但北市目前預計調整幅度僅25%~28%,過度保守屬政治考量,將使地價稅占市價比例低於102年之水準,更退步。

依據內政部要求的標準,台北市公告地價至少應調整三成以上。若能採取更高幅度調整(例如40%或50%),對改善地價稅嚴重偏低問題,並對未來繼續改善建立較理想的基礎,避免公告地價與公告土地現值差距日益惡化,防止地價問題繼續擴大。

巢運表示,地價稅與都市更新推動本質上並無關係,但若擔心影響招商,可考慮針對預計推動招商基地,以較小調幅方式,另案處理。

JPG



【UDN】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