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天表示,面對國際變局,政府必須審慎應對國際生產跟價值鏈重組以後的經貿新秩序。台灣也應該掌握契機運,用積極的人口政策,透過獎勵生育率支出,促進人力資本的成長,以提升長期性及普惠性的成長動能。
施俊吉今天出席經濟日報主辦「經濟投資展望論壇-突破」,並以「面對經貿新局邁向普惠成長」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施俊吉表示,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的動能,基本上我們大概可以用「每人GDP的成長率」,跟「人口的成長率」來看,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的。若能將某些經濟資源挹注在人口成長政策上,他是有助於未來經濟的成長。
這概念可以用「 20 / 50 俱樂部」的觀點來看。也就是人均所得是2萬美元,人口數達到5,000萬的國家;代表又富庶,又足夠大。
南韓國在2010 進入了「20 / 50 俱樂部」,是全球第七個國家。全球前六個進入「20 / 50 俱樂部」的國家依序是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和英國。礙於人口數,台灣若想進「20 / 50 俱樂部」,人口要兩倍成長,大概不太可能。但以這個數字而言,大家就可以曉得,人口跟人均GDP之間是應該合併起來看。
施俊吉再用GDP等式來看;GDP=「人均所得」X「人口數」。若把這個等式取Log,求成長率的話,你就會發現GDP的成長率=「人均所得成長率」+「人口成長率」。
施俊吉說,以前在講人口政策,都不曉得人口政策跟GDP之間有什麼關係,如果用這個等式的話,不要有太多批評,例如批評等式裡面沒有因果關係,可以發現人均GDP成長,人口也成長,這個國家的GDP就會成長。
統計指出,過去十年,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長率,台灣雖然排最後,但也不至於太差。不過,若看人口成長率,就可以發現台灣落後後多。2010-2018年期間,新加坡的人口成長率在是1.37%,香港是0.72%,南韓0.52%,台灣只有0.24%。
施俊吉表示,故政策上若能夠拿出一些資源讓生育率增加,對長期的發展,是絕對有助於這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根據主計總處的預測,明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預計是2.41%,今年可望可以達到2.66%。施俊吉說,這些表現都還是正值,數字也還不錯。每一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就代表附加價值要增加1,770億,若今年有2.66%的經濟成長,代表附加價值增加5,000億元。
圖片來源: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