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明園大廈,是台北市列管在案的海砂屋,住戶林小姐向《蘋果新聞網》投訴,申請都更已花了14年,除了抱怨政府程序跑太慢外,住戶意見不合也是一大問題,至今仍有屋主態度強硬,「有人開出一戶5000萬元的天價,要求建商買下,也有人說要自立自建,不要跟建商分掉。」專家指出,不同意都更的原因多是「不能一坪換一坪」,但改建後價值翻倍漲,呼籲屋主應該改變心態、懂得放手。都更走了14年,明園大廈已從危樓變成危危樓,截至目前才進行第三階段「報核事業計畫」,過程中光是媒合建商、整合住戶意見就耗時10年。無奈性命安危不敵人心貪婪,即使多數住戶家中梁柱裂開、天花板坍塌,逼不得已只能搬家,仍有屋主想藉此大賺一筆,不滿建商條件而拒絕,甚至嫌麻煩置身事外,人與人之間的對立也成一大阻礙。2年前搬走的陳小姐說,「我們家整片天花板塌下來,真的很恐怖耶!就連師傅都不賺我的修補費,叫我趕快搬走,說這不能住人了。」同時感嘆,「我現在在外面租房子,經濟負擔真的很重,只希望都更程序能再快一點。」字字句句道盡「有房住不得」的心酸。都更處更新事業科科長江中信表示,明園大廈都更案於2015年7月送件申請,卡關原因並非政府機關處理太慢,而是原本實施的建商僅做了3個月就放棄,直至去年6月由士林開發接手,還得和住戶間重新整合,「不只海砂屋都更,所有開發案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整合,畢竟要獲得一定比例的住戶同意,確實不容易。」住戶分回容積要扣掉公設比,就出現3~4房變2~3房、室內坪數大縮水的狀況,不能「一坪換一坪」也成住戶不同意都更的最大主因。對此,新美齊集團危老推動師柯登耀表示,現在分回1:1不可能,若原本自家好好的,卻得因改建縮減坪數,住戶抗性難免比較大,柯登耀說,整合意見只能靠住戶力量自行去談,若有人態度強硬,可採多數決方式,達到一定同意比例即可申請都更;若面對少部分不同意的住戶,建商會自行買下來達到標準,若住戶還是不同意,礙於財產權問題,建商也無能為力,「會有這樣的問題大多是老年人,那我們大部分都只能等子女繼承再談。」整合住戶意見之所以困難重重,前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最直接的就是價錢談不攏,譬如一樓、頂樓戶會自認價值高,藉此和建商談高一點的價格;再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像屋主認為建商愛錢、屋主間對價錢有所比較等,因而造成對立;甚至有人看自己家沒事,就想釣高身價,認為越早簽越划不來,硬是拖到最後一刻。張金鶚說,很多屋主只擔心越換越小,或公設比變高等現實問題,卻忽略越換越新、越安全,不僅屋主心態要做調整,更應該要由公正專業的第三方協商,提升屋主間及建商的信任感,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雙北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舉例,假設每坪40萬元,改建後可來到每坪70~80萬元,現在的釘子戶也明白價值翻倍漲,貪婪的比例越來越少,但仍難免有人想藉此大賺一筆,不滿建商開出的條件就拒絕,呼籲屋主應該改變心態才是。不過,都更程序耗時長也是一大關鍵,胡偉良說,過去都更光跑流程就要4~6年,其中又以權利變換耗時最久,加上興建平均需要8.8年。現在都更條例修法後,取得100%住戶同意可以選擇建商合建,整個流程只要1~2年;而權利變換雖然包括公聽會、公開展覽等,也只要2~3年即可走完。 (熊培瑄/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