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兆立/台灣高房價嚇死人,囤房稅是解藥?

房市新聞 > 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2019/11/04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居住正義改革聯盟」將在11月4日至8日舉辦夜宿忠孝東路活動,藉此凸顯台灣房價過高的問題。(圖/取自居住改革正義聯盟臉書)
▲「居住正義改革聯盟」將在11月4日至8日舉辦夜宿忠孝東路活動,藉此凸顯台灣房價過高的問題。(圖/取自居住改革正義聯盟臉書)
更多

或許是因為民間發起要去東區搭帳篷睡一個禮拜,最近對於「高房價」和「囤房稅」的討論明顯多了起來,各種說法及質疑也紛紛出籠。

這裡花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迅速掌握到底什麼是囤房稅?為什麼要囤房稅?囤房稅能解決問題,還是帶來更多問題?

首先,「囤房稅」顧名思義是針對「囤積」的房子來課稅,所以自買自住的那間當然不算。再來如果更有本錢買到第二及第三間的,現行的《房屋稅條例》也認為不算囤房,所以多數的囤房稅,都是從「第四間房子」開始算起的。

台灣擁有四間房子以上的人有多少呢? 3.9% 。換句話說,就是只對這 4% 坐擁眾多房產的有錢人課稅。對照現在一堆人喊說「我家要被加稅了」,除非活在平行時空,不然應該正好就是這些有錢人。

其次,課囤房稅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就是「遏止囤積炒作」和「引導空屋釋出」。

囤積商品,哄抬價格,是一種扭曲場機制以牟取暴利的手段,所以各國政府皆立法禁止,無論是刻意囤積糧食和日常用品,一旦被抓到就是重罰。結果台灣卻出現「囤衛生紙的重罰,囤房子的沒事」的奇怪現象。

重點是,台灣的囤房真的是世界嚴重,而且多數都是空屋,成為房價飛漲的一大推手。依照主計處的普查,台灣空屋率高達 19.3% ,遠遠高於國際平均的 3-5% ,而且每年的新建案和新空屋還在不斷增加,例如台北近五年就多了一倍。

然而,台灣的房價不僅沒有因為空屋超多而下跌,反而成為「購屋痛苦指數」全球第十的國家,如果用都市來排行更驚人,台北和新北分別高居世界第二和第三,僅僅輸給香港。

購屋痛苦指數又稱為「房價所得比」,台灣平均是 8.6 倍,白話文就是「不吃不喝 8.6 年才能買得起一般的房子」,遠遠高於一般國家的 3 到 5 倍。順便一提,台北約 14 倍,新北約12倍。

所以為什麼要課囤房稅?原因就是為了要提高這些囤房的「持有成本」,讓囤房大戶覺得再這樣下去不划算,而逐漸放棄用囤房來支撐和哄抬房價,不是趕快用合理的價格賣掉,就是趕快出租來換減稅。

是的,囤房稅的另一個重要配套就是「出租減稅」。大家當然知道,即便課了囤房稅,市場也無法立刻幫現在高達 86 萬間的空屋找到買家,所以應該也要同步鼓勵出租,讓可租的房子變多,同時搭配政府納管,房租自然也不會繼續被房價推漲。

這裡點出兩件重要的事。第一,要改善房市,當然不會只靠一個囤房稅,還有其他配套要一起做,包括房市透明、包租代管、出租減稅、社會住宅等等,才能共同發揮功效。

第二,有人質疑囤房稅不能立刻讓房價正常化,但最最起碼能發揮「抑制繼續炒作」的效果。畢竟台灣的房屋持有稅低於多數國家,又有一堆人始終抱持著「有土斯有財」及「不動產是經濟火車頭」的錯誤觀念,炒房始終蠢蠢欲動。

例如,今年年初因應中美貿易戰,有號稱數兆的台資說要回流台灣,為了怕這些錢都湧入炒房,所以政府趕忙制定規範來限制,結果被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嗆說「資金不能買房地產,乾脆不要回台灣了」。不把防波堤建好,炒房大浪隨時會來。

現實是,台灣已經有夠多錢砸在不動產了,高達 8.7 兆的不動產貸款,佔 GDP 比例高達 48% ,已經遠遠高於世界泡沫指數的 40% ,繼續維持超低的持有稅,繼續放任房市炒作,結果不僅是泡沫危機,更讓其他的投資和消費,都受到很大的排擠。

最後,有人說囤房稅對房價根本沒用,卻忽略了建商實際的行動是什麼。例如, 2018 年初才上路的新北市囤房稅,在建商壓力下,在年底地方選舉的兩週後,就被議會迅速下架。如果囤房稅不痛不癢,那建商又在怕什麼?

是的,自從 2014 年修法,其實各地已被授權能訂囤房稅後,如今卻只有台北、宜蘭、連江有訂,其他不是沒訂,就是才上路沒多久就被下架,可見地方根本扛不住財團建商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必須透過中央修法來提高囤房稅,才能真正發揮抑制房價炒作,鼓勵空屋釋出,讓房市朝向正常化、健康化的方向邁進,年輕世代面對的居住困境,才能有一線曙光。

【G觀點】讃成持有稅要改革,但要全面簡化及合理化,現在提出的加重囤房稅是選前民粹的炒作,只會使稅制更繁複,而且漏洞百出:

1/加重囤房稅與現行已訂的囤房稅大同小異,不同的只是加重稅率而已,這其實地方政府若有魄力就可在稅基上調整,同樣可達目的。

2/出租者不但不課加重囤房稅,還可減稅一半?簡直就是鼓勵包租公繼續投資買房壟斷都會低總價市場,造成低總價的剛性市場房價上漲,租金又是水漲船高。

3/地方政府調整稅基就怕議會阻擋,所以要修法?這論述更奇怪,因地制宜有法可循的法令都無法執行,中央修法地方就能執行?地方議會怕財團壓力不通過,難道立法委員修法就會通過?

4/就算修法通過,各縣市囤房情況不同,真正空屋最多反而是中南部,傷到祖厝丶舊舍的持有者,肥到包租公,真的是修法的目的?
總之,在房產稅制議題上,官方、學者及部分民意代表只著眼在加重囤房稅的片面措施,就指望抑制炒房囤房,甚至指望此擧能降低房價,事實上是不了解當今房市的核心問題不在房價,而在供需,不只在片面的稅制改革,為什麼不提出全面革新的「土地政策」與「房產政策」,而偏偏要選前提出重複且漏洞百出的稅制?
為什麼每次選舉前就會提出一些聽起來年輕人很爽的稅制改革打房?
為什麼不敢提出一勞永逸及全面性的持有稅制改革?
說穿了,還不是也怕財團壓力?說穿了,只是選前的民粹炒作?說穿了,大家一起騙選票而已,所以才會提出漏洞百出的加重囤房稅,加重囤房稅不但不是解藥反而是無解的毒藥!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