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系資料照中央銀行6月宣布利率按兵不動,下半年振興經濟大任交由財政政策接棒演出,加上國內爆發「報復性消費」,央行今年再降息的機率已經不高,但公債利率仍持續探底,對此,券商主管分析,關鍵原因在於「市場錢太多」,市場游資過於充沛,得四處找安穩停泊站。
券商主管表示,國內銀行資金異常充裕,除央行維持寬鬆環境扶植經濟成長外,近期熱錢持續匯入,墊高國內資金水位,還有金管會下令壽險禁賣高利儲蓄險,都讓金融機構錢滿為患、急覓去化管道。
「壽險不賣儲蓄險了,部分資金就回到銀行定存裡,使銀行資金水位劇增」,券商主管說。
因此,金融市場「僧多粥少」,就是央行未降息下,公債、央行NCD(定存單)標售利率仍不斷締造新低紀錄的關鍵。此外,國外疫情未獲控制,二度爆發風險大增下,投資人風險意識升溫,也傾向將資金停泊在較安全、風險低的固定收益商品裡,以免夜長夢多。
券商主管透露,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有不少海外投資班師回朝,加上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登上「最強亞幣」,壽險等金融機構資金出走海外,將承受較高的匯率風險,部分業者選擇多買一些國內的固定收益商品,雖然利率不高,至少不用承擔匯率損失。
「雖然國外的利率較高,但如果扣除避險成本和匯損,金融機構不一定有比留在國內多賺多少」,券商主管說。
【吉家網觀點】央行未來降不降息?端看全球利率走勢與經濟表現。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為了拯救經濟,各國央行紛紛調降利率,台灣央行不只全面降息1碼, 房貸利率瞬降至近1%,加上原本游資過於充沛,讓市場資金頓時活絡起來,隨著疫情緩和,不只出現報復性消費,央行暫時在今年再降息的機率不高,房地產漸漸開始活絡,預期下半年房地產呈現價溫量增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