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一坪可換一坪?花敬群:別錯誤期待 不可能成為都更公式

房市新聞 > 政策焦點 發佈日期:2018/11/13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報系資料照
報系資料照

都更條例走過20年,過去除了法令不全、整合不易外,老房擁有者對都更抱著「賺很大」的預期心理,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一坪換一坪是對於都更的錯誤期待,不可能成為都更公式,不過社會在不斷學習,近兩年已感受到民眾觀念的轉變,促使都更加溫,現在就等法令更成熟,即可大步往前邁進。

花敬群表示,過去的都更,在不動產開發的角度下,比較偏向新發展區的開發,例如市地重劃、區段徵收等,地方政府也都朝這個方向推動。

也因為如此,有些條件好、有市場利基的基地,成為開發商與建商眼中的熱點,台灣的都更是「先從好吃的吃起」,地主可分到的利益,絕對多數可以「一坪換一坪」,甚至更多,久而久之,成了參與都更者的錯誤期待。

花敬群說,一坪換一坪不是來自國外的名詞,過去部分執行個案,因為區位絕佳,讓地主幾乎不需要出錢,就可老宅換好宅。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都更地段都像市中心這麼好,一坪換一坪不能成為都更的公式。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一坪換一坪是老舊公寓的專案,但這種觀念恐怕會讓開發商裹足不前。他認為,一坪換一坪只有蛋黃區可以做,因為地價高,但是其他地區幾乎是做不了的。建商有成本考量,都更應該回歸務實面,不同個案有不同的做法。權利變換就核實按照估價,不遵守就無法做下去,機制上有估價師法,大家要信任專業。

花敬群表示,社會將都更牛步的矛頭指向錯誤期待、公權力不彰、審議冗長等原因,就是因為過去政府介入不夠積極,縱容市場機制,把責任丟給市場、建商,沒有建立一套民眾自辦都更、公辦都更的機制。

而都更條例修法只差臨門一腳,除了要將都更的路導回正軌,也要逐步改變社會氛圍。

都更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則指出,都更條例上路20年來,其實大多數民眾在前面十年幾乎無感,大多僅止於災後重建、海砂屋等個案,一直到2007、2008年左右,在房地產市場成長下,政府推動四大金磚等政策,老屋也開始改建,都更才愈來愈受矚目。

不過2012年,文林苑都更案不同意戶王家,遭到北市府動用公權力拆除,台灣的都更迎來最黑暗的一年。社會各界開始檢討,在當時已存在14年的都更條例,到底有什麼問題?居住正義、都更公益性等問題也廣受討論,建商則是噤若寒蟬,都更進度呈現龜速。

直到2016年,文林苑完工,王家分回五戶,不但不是受害者,還是極大的獲利者。社會對於都更的看法及氛圍,也在此刻有了新的轉變。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