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豪宅推手 與巢運先驅的住宅階級論

房市新聞 > 產業動態 發佈日期:2014/12/22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今年初秋,詩人余光中與名建築師姚仁喜在校園對談建築,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不約而同都說討厭「豪宅」;余認為豪宅極度西化,加深貧富不均,讓人反感;姚仁喜覺得豪宅想像力低,每棟都是米黃色、厚重、開小窗,感覺變成階級財富的象徵。

豪宅一詞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不僅改變城市地景,也是社會階級標記,近年來更躍居房產市場主流,「君臨天下」、「值得收藏」等廣告詞除定位豪宅是富商巨賈衣錦還鄉的歸宿,空間規格及買家入主心態也讓無力買房的升斗小民望宅興歎,兩位大師的對談激盪人們對豪宅的深層思考。

素有台中「七期王子」稱號的建築師戴育澤,擅長打造豪宅;他的成大建築系同窗曾旭正廿五年前即參與無殼蝸牛運動,長期關注居住正義。兩人這場同學會就從豪宅話題展開交鋒。

問:對於詩人余光中與建築師姚仁喜對豪宅的負面觀感,兩位看法如何?

戴育澤(以下簡稱戴):十五年前我設計台中七期的第一棟豪宅後,成為模仿的對象,開發商也依此規格四處複製。所以,姚建築師講的「豪宅印象」全都對,因為大家看到的豪宅都長那樣。

不是建築師不長進,而是創新對開發商和建築師都有風險。幾年後,我和這位開發商合作到第三棟時,我說服他再做些創新,當時景氣好,他說:「我寧可複製原來的,不必往前看。」合作破局,這就是創新的風險。

曾旭正(以下簡稱曾):有領導才有模仿,建築師應自期「我要堅持創新,永遠只留背影給別人看」,才能建立品牌價值。(戴說:所以有些開發商乾脆去找外國建築師了,哈哈!)

問:兩位認為豪宅是否應扮演提升一般住宅品質的領頭羊角色?

曾:當然應該。像雙B車的安全氣囊帶動流行,使氣囊更便宜,現在已成國民車的標準配備;但豪宅在住宅價值方面似乎只發揮表淺的財富象徵作用,沒有實質的品質提升。

戴:早年豪宅確實帶動一般住宅設計的觀念轉變,好比浴廁「乾溼分離」。但豪宅是高價且隱私性高的私有財,很難要求它扮演引領住宅進化的角色。

問:豪宅如何為都市環境加分、撕下財富階級的標籤?

曾:豪宅被指想像力低,講直白點,就是造型不獨特,用色也保守,應歸因於豪宅的「矛盾情結」。

豪宅既要彰顯地位,又擔心炫富,加上建商「坪坪計較」,造型就大方不起來,不像國外豪宅有別致造型,庭園景觀講究,還用公共空間塑造獨特質感。

戴:過去豪宅過於獨善其身,而流於封建貴族的想像,以致建築造型、外部環境設計都嫌保守、不友善,成了人與環境的藩籬。其實,現在上Google,家戶外觀都一覽無遺,豪宅、乃至一般住宅的圍牆、阻隔都顯得不再必要。

新的豪宅不該只彰顯住戶地位,必須反映友善、永續、利他等價值;建築應對都市景觀加分,對環境負更多責任。

英國倫敦最貴的住宅「海德一號」,面對海德公園第一排,一樓被要求連通公園,供眾人穿越,公園不再是「海德一號」住戶獨享,環境也因為「海德一號」變得更友善。

JPG

?
豪宅改變城市地景,也成了社會階級標記,國內居住正義運動方興未艾,圖為今年十月巢運團體夜宿台北帝寶前,早晨曙光灑下,簡陋紙箱和巨大的帝寶建築恰成強烈對比。 本報資料照片
?

問:豪宅要質變,哪些關卡要突破?

曾:豪宅建築是建商的企業品牌形象,對社會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應讓豪宅變得更大器、友善鄰里與環境,會贏得多些尊重,少些仇富情緒。

戴:台灣缺乏好的豪宅領頭示範,不必懷疑建築師能力,但建商考量成本、銷售及住戶顧慮等風險,是很大挑戰。

像法國巴黎的大羅浮宮計畫不只改造羅浮宮,而是一套區域改造計畫,但國內都市設計、都市更新等審議機制,多半著重單一基地,沒有全區都市紋理的指導綱要,豪宅要質變,單打獨鬥效果有限、緩慢,引導機制才是關鍵。

問:年輕人普遍買不起房子,豪宅成了社會階級標記,兩位怎麼看?

曾:當豪宅成了增值、投機炒作房價的對象,受害的是沒能力買房的年輕人,這是很大的社會問題。

父母有沒有房子,孩子的生命道路大不同。有房子的年輕人出社會不必付房貸,賺的錢能讓孩子學外文、鋼琴,沒房子的孩子哪有餘力讓孩子學東西,這就形成社會階級。

戴:有錢人投資豪宅很合理,造成的社會階級對立也須重視。政府要拿出辦法遏止投機炒作,透過財稅手段,把從豪宅賺的錢拿來扶助弱勢。

新加坡也有豪宅,但一般人住不起,對中產階級和年輕人,政府就打造售價、租金合宜的住宅因應需求,社會雖有階級,但不對立。

問:兩位對社會住宅有何看法?

戴:社會住宅有強烈的需求,但千萬不要只是選舉一時的議題,要有結合區域發展的長遠規畫,否則片斷式蓋出來的社宅將是另一種災難。

曾:社會住宅是實現居住正義很重要的工具,有兩項原則要堅守,一是「只租不賣」,二是「堅持品質」。

只租不賣、限定租期,讓無力買房者得以喘息、累積購屋款,政府收回房地循環利用,皆大歡喜,但社宅品質最令人擔心。機場捷運A7站的林口合宜住宅蓋得密密麻麻,走回早年國宅老路,易被標籤為「貧民窟」。

歐洲許多社宅在台灣人眼裡就像豪宅,造型、格局、環境及綠化、節能都很有水準,大家搶著租;國內社會住宅用地多為低價取得的公有地,做出同等水準並不難。


JPG


觀點 圖/林伯東 製表/鄭朝陽、陳秋雲

【聯合財經網】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