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宇╱高雄報導】近年高雄推案不只小宅當道,由於土地取得不易,小基地的產品也愈來愈多,200~300坪基地、甚至連百坪以內的基地都能蓋大樓。而基地面積小,自然無法創造太多戶數,便出現許多戶數在百戶內、乃至50戶內的小型社區,產品類型從首購到豪宅都有。
社區戶數少的好處就是人員出入簡單不複雜,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理事長蔡紹豪表示,大社區戶數動輒逾300戶,甚至是500戶以上,管理起來並不容易,人員出入也較複雜。戶數少的小社區管理相對容易,管理人員和住戶間的關係也會比較緊密,一有風吹草動容易察覺。
高雄市三民區建案「新站37」,戶數只有37戶。唐郡威攝戶數少 管理相對容易
多城國際協理李汪城也認為,戶數多的建案較難確認每個住戶的背景與素養,但50戶內的小社區相對較好掌握,建商在銷售時也可藉由挑選顧客,讓住戶的層次較整齊。
且總戶數少也代表單層戶數少,最多1層6戶、常見3~4戶的規劃,住家的採光和通風性都會更好。重視居住質感的豪宅,戶數往往不會太多,例如苓雅區成屋大樓「百立生日公園」僅33戶,單層2戶,戶戶有3面採光,開價每坪41萬元起。
首購與首換型產品,也不乏小社區規劃,如苓雅區預售大樓「湾見築」,僅35戶,1層3戶都是邊間,開價每坪28萬元起。三民區成屋大樓「新站37」,戶數如同案名只有37戶,規劃26~48坪,房價每坪最低19.6萬元起;左營區「多城植哉」規劃36~42坪,也僅41戶,開價每坪25萬元起。
蔡紹豪提醒,小社區較單純、質感好,但因戶數少,每戶要繳的管理費較高,社區基金不足易使設備維修時,住戶須另外自掏腰包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