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壽險公司值錢嗎?沒有的人羨慕、已有者頭大

房市新聞 > 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2020/07/13
Facebook Plurk Twitter
=
保險示意圖。圖/unsplash

三買家爭搶保德信人壽,且出價可能高於淨值,壽險業者則對此覺得「嘖嘖稱奇」,強調低利率環境、新會計公報與監理指標上路、與台灣強化保險監理政策下,壽險公司經營進入辛苦的黑暗期,壽險執照已不如過去「值錢」。

許多沒有壽險的金控或投資者想買壽險,可能基於三大原因,一是國泰金控、富邦金控、中信金控的銀行、壽險雙獲利引擎策略,證明成功可行,銀行獲利穩定,壽險獲利具爆發力,二者可互補,且銀行通路銷售自家保單,增加商品線及手續費收入,壽險公司又能穩住業績,富邦金更是在併購ING安泰人壽後,躍升為與國泰金一爭長短的龍頭金控,三家金控目前亦是金控獲利的前三名。

二是壽險如大型投資公司,股票、債券、基金、不動產都可以投資,大型公司幾乎在股債市、國際板、不動產等市場上「喊水會結凍」,甚至有訂價權,有壽險公司「很威」。

三是壽險資金在投資5+2、公共建設,及金控與銀行打國際盃上,金管會都給予一定的空間與期望,有壽險公司在爭取「模範生」上,也較易加分。

但壽險業者直言,這三大優勢都建構在「壽險夠大」、「銀行也夠大」的前提下,國內22家壽險公司,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與台灣人壽等前六大公司業績市占就達70%,加上法國巴黎人壽與安聯人壽,就達80%,等於剩下14家壽險公司分食20%的市場,各家市占率都不到3%,甚至有六家是1%市占都不到。

有些金控亦設立或併購壽險公司,但在業績及獲利上,仍難有顯著的效果,原因即是「不夠大」。

同時壽險業目前面臨三大難關,一是接軌國際新制度,大魔王會計IFRS17步步逼近,2026年要接軌,負債要以公允價值評估,恐有責任準備金增提壓力,清償能力指標要從RBC轉換到ICS,亦是翻天覆地的挑戰,壽險業者分析,若RBC係數是呈現70%的風險要求,ICS就是99.5%,資本要求更嚴格,壽險公司大股東未來都可能面臨極大的增資壓力,可能是個燒錢坑,不是聚寶盆。

壽險業者分析,光是如何將負債以公允價值呈現、如何與投資的資產面匹配,如何提存準準備金等,都是一道道的難關,另外還有資訊系統必須大幅升級,才能因應未來龐大的運算及風險管理,壽險公司經營成本可能比現在高出數倍。

二是監理政策限制儲蓄型保單,嚴管銀行通路銷售與佣金,金管會從2019年到2020年祭出的一系列強化監理措施,如死亡保障門檻、股權性質債券或債權性質特別股的投資剔除計算、宣告利率平穩機制、CSM(契約服務邊際利潤測試)、佣金及續期保費計算等,都會讓壽險公司吸金能力大減,如2020年可能就不再有上兆元的新契約保費,未來壽險公司資產難以大幅、快速成長,能提攜自家兄弟銀行的空間亦被限縮,不夠大,獲利能力亦有限。

三是低利率環境可能要再持續很長的時間,黑天鵝與灰犀牛層出不窮,壽險公司經營風險大幅提升,淨值可能一個月間就蒸發數百億元,在淨值比指標已上路後,一個不小心就是要增資、限制業務或被接管,壽險公司大股東心臟必須夠強。

壽險業者表示,壽險經營已進入「黎明前的黑暗」,可能有公司會撐不過去,過去那種買壽險,排名就能「升級」的年代可能已過去,已在火坑裡的壽險業才會對保德信人壽的標案感到不可思議。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