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下一篇 >>

徐佳馨/危老重建政策的財富重分配

房市新聞 > 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2019/05/15
Facebook Plurk Twitter

這陣子,幾位長輩對於最近討論得紅紅火火的危老話題展現高度興趣,特別是聽到台北馥敦飯店南京館、六福客棧和誠品敦南等案子都將走「危老」流程改建,除了速度快,還能享受到政府加碼的租稅與容積優惠,更讓他們覺得自家老房子翻新大有希望。

「可是,你想清楚了,你的鄰居們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問。

長輩們回答這題,多數會用「誰不想要住新房子?」作為回覆,偏偏現實往往不會那麼理想。相較於一般住宅,最近傳出改建的個案們除了屋齡超過30年,都還有產權相對單純、位於精華區、改建後樓地板面積大增的共通點,加上持有人能扛下改建後大增的房屋稅以及額外出現的相關稅負,相較於一般住宅區分所有權人們從前期意見整合「我能拿多少?」到後期錙銖必較的管理費,更不要說那個倍翻的房屋稅和產生的相關稅負。說來悲傷,「有錢好辦事」就是案子動不動得了的重要關鍵。

會有這種狀況其實並不意外,住在老房子的人也都知道,遇到地震一定不安全,很多時候根本就是在玩命,每個改不了的老屋,都有個不好說的故事。說到底,當利益在安全之前,無論是都更或是危老,並不針對危險建築做為重建重點,而是以「老」作為判斷關鍵,加上坊間不少人不斷放大效益,又為他賦予帶動經濟意義的使命,現階段的危老根本就是小都更,各蓋各的樓,各吹各的號,未來雙北市會變成甚麼樣的「異型都市」,給子孫甚麼樣值得驕傲的都市風貌,沒有人知道。

通常講到後面,長輩們想想現實和某些鄰居的嘴臉,大概也覺得機會不大,還有氣力想要一搏的,也就再轉介專業的危老同業協助進一步的配合。要是真想要拿房子去張羅點現金的,也都是悠悠建議長輩,如果地段不錯,價值也還可以,賣不掉就拿去銀行做「以房養老」,至少眼下花得到,要是日後沒有辦法改建,好歹也能夠多少享受一下這大半輩子積攢到現在的成果。

如果不從利益面思考,台北早些年確實有很多美好的老建築值得留存,或說是紅顏薄命,老建築往往都不容易有好的下場,只要有老建築拆除,就會有聲音感嘆這些台北人的舊記憶化為煙塵,這也讓一些學者提醒,老跟危險是兩件事,不應該相提並論,為何老就要重建?確實,這些足堪為區域地標,甚至於北市地標的建築物,當初在興建時除了規劃與外觀是一時之選,作為公眾出入場所,對於其耐用度比起住宅要求更高,可是在政府積極大開危老改建便門的當下,再怎麼傻,也會知道現在改建最划算,與其抱著使命感,還不如趁著世道好早點做些改變,積極推動是自然不過的事。

至於一般住宅,當產權分散,利益在前,對某些想要更多的人,眾人利益永遠都是無法求得共識的平行時空,也無怪乎只要牽涉到房子舊翻新,政策最終「沒肥到豬,卻胖到狗。」並不讓人意外。

貧富之別,如此而已。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客服信箱:service@magent.com.tw 客服專線:(02)7730-0345
吉家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